长护险智慧监管系统,守护失能老人生存尊严 |
来源:AI 发布日期:2025-02-11 人气:5 |
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,2021年我国约有1.9亿老年人患有慢性病,失能失智人数约为4500万人,认知障碍老年人超过1500万人;预计到2030年,中国失能老人规模或超过7700万,而每位失能老人平均经历8.3年的失能期(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,但人均健康寿命仅为68.7岁),这给我国养老带来了巨大的挑战,同时带来了巨大的护理需求。 中国老龄人口发展趋势 为应对越来越严峻的老龄化,解决“一人失能、全家失衡”的家庭困境,长护险2016年开始试点,目前已在49个城市落地,并在不断扩展覆盖范围,让更多的失能老人老有所护。截至2022年底,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.69亿,累计有195万人享受待遇;基金累计支出624亿元,基金支付总水平70%左右,年人均待遇支出约1.4万元。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,长护险的落地实施为试点地区缓解失能老人家庭照料压力、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等提供了可行方案,解决了不少失能老人"养老院不能医、医院不能养、家庭无法护理"的困境。但是,长期护理保险实施过程中,80%长护险护理服务采取的是居家护理模式。这种模式下,是如何确保长护险失能评估的可靠性、护理服务的真实性、护理服务内容的有效性? 一、部署失能评估防欺诈系统,杜绝“轻症重评”、“无病评有”现象 部署失能评估防欺诈系统及其智能设备,实时上传患者体征数据,将数据传输到云端后台,通过AI算法分析,能精准检测患者是否离床及在室内的活动轨迹,能清楚的了解患者的失能程度;如果被检测对象被认为是假装卧床的人员,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,将有关人员通知到监管中心,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,有效杜绝了评估过程中普遍存在的“轻症重评”、“无病评有”现象,为长护险医保基金做好守门员,让更多真正的失能老人享受到长护险待遇。 二、护工佩戴智能胸卡,实现到岗打卡监管,确保护理服务的真实性 · 人脸识别+位置核验 通过护工端APP进行人脸识别和位置核验,人脸识别和位置核验通过之后,护工所佩戴的智能胸卡才会获得工作内容的推送,否则无法进行相应的工单核准,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人的打卡规范。 · 智能自动打卡 智能胸卡内置蓝牙信标+电子围栏设定,护理人员只需正常佩戴智能胸卡,人员到岗,设备实现自动打卡上班;超出设定范围,认为离岗; · 真实服务评价 服务结束后,会用语音提示用户进行服务评价,评价结果将通过自带专网上传至后台。 护工卡 三、实时记录护理服务全过程,实现全流程监管,保障服务质量 通过部署生物雷达监测仪,对护理人员、护理时间、护理位置、护理内容、护理对象、护理质量的合规性实时检验,通过人工智能算法,生物雷达的微波效应,全程监测分析护理服务内容、服务过程,服务时长等护理服务情况,科学判定护理服务是否合格,最大成都保障护理服务质量。 长护险护理 长护险智能监管系统,通过“IOT+生物雷达+大数据+AI”等技术,进行数据采集、分析、预演、推测,根据长护险实际业务场景高度定制、技术与行业深度绑定的人工智能算法,成为长护险服务监管的“黑匣子”,让服务全流程实现了数字化、可视化监管,让失能评估真实可靠,让失能老人享受更好的服务,守护了失能老人的生存尊严,提高了失能老人的生命质量。 |
服务热线:400-021-1220
值班热线:400-021-1220
微信公众号:智慧综合养老
地址:合肥高新区创新产业园2期JIC座9楼
网址:http://www2.lewuy.com